第294章 亲力亲为_金钱玩家
笔趣阁 > 金钱玩家 > 第294章 亲力亲为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94章 亲力亲为

  岑佩佩手边摆着一份冼耀文从东京搞到的营养抽样调查报告,大致的内容是说东京哪一类人群欠缺什么营养,需要加强某些食物补充之类的,属于东洋复兴计划之下的一个小分支。

  冼耀文追求岑佩佩的动机本就不是男欢女爱,两人的床头话多是生意经,哪个国家适合销售什么商品,诸如此类的话题,都在冼耀文的灌输范围之内。

  具体到方便面,冼耀文给岑佩佩规划过市场开发方向,先用“猎奇”开发香港市场,等市场一打开,马上建立东洋分厂,借着“刚需”在东洋打开局面,然后紧锣密鼓地进入韩国市场,面对满目疮痍的韩国,巧用“上行下效”,将方便面打进韩国上流社会的餐桌,建立方便面在韩国平民心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食也(韩国)分公司是用来牺牲的,适当的时候,冼耀文要代表韩国人民打一场民族复兴仗,建立一个民族方便面品牌“韩荣”,赶走香港侵略者,实现大韩民国伟大复兴。

  这是以后的事,茫然不知的方便面之母岑佩佩正在一心二用,研究着该在东洋版配料里加什么臭鱼烂虾。寻思一会,她会翻一翻放在桌面另一边的两本大部头——一本关于海洋生物的科普类书籍,上面有介绍各种海洋生物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另一本关于各国海鲜的食用情况。

  她不仅要核算配料在当下的成本,还用发展的眼光预测配料在几年以后的价格变动。

  自家楼下貌似闹着玩的人民便利店上货(供应)体系,以及中华制衣食堂的食材采购价格统计,都有归类成册,且冼耀文做过调查、统计、分析和预测,与香港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物价动态,以及价格涨跌背后的原因,岑佩佩心中都有数,也进行过思维发散。

  一个商品的价格因素,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国家干预(宏观调控)到贸易商的囤积居奇,再到终端消费的供求平衡,她可以做出数据模型,各种参数填入,对商品价格的未来走势做出趋近精准的预测。

  之所以仅是趋近,关键在于冼家的商业情报体系未建成,获得的信息、数据准确性以及及时性都要打一个问号。

  好在当下正处于信息传递技术和模式的变革前期,整体而言,信息传播速度不够快,一些数据对时效性的要求并不高,岑佩佩的数据模型不至于沦为笑话。

  她回想起老爷前些天特意打长途电话告知的东洋物价,还有之前说过的东洋人饮食习惯中很少有人拿着骨头啃,大多数东洋人一辈子没吃过猪排骨、猪蹄、鸡爪、鸡头、鸭脖等,在烹饪时有将食材骨肉分离的习惯。

  又想起老爷看似无意中说起猪以前有过多种称呼,豕、彘、豚、亥、豵等,东洋的养猪历史不长,江户时代才开始养猪,因养殖技术是从大明引进,对猪的称呼也按照大明的习惯称为“豚”,而东洋也有猪的说法,只不过东洋的猪专指野猪,所以在东洋,通常将猪骨称为豚骨。

  其二,老爷还说起东洋吃面条的历史很短,数百年前,有一僧侣参考元代书籍《居家必要事类》中菜谱制作经带面(类似裤带面),来款待客人,这是东洋最早关于面条的记载。

  至于拉面的历史更短,只能追溯到几十年前的明治时期,从东京和横滨兴起,且多继承至中国南方面条的做法,这一时期,尚无拉面这一说法,而是根据东洋原本就有的面条荞麦面,将其称为南京荞麦面、支那荞麦面、中华荞麦面等。

  1923年关东大地震之后,以东京和横滨地区为主,很多拉面店受到震灾的影响,东洋各地出现了能轻松开店的“大排档”。二战期间也有很多拉面店关店,战后拉面大排档再次增加,地方特色的拉面开始登场,实惠的价格受到东洋人的喜爱。

  从物价到豚骨、饮食习惯,再到拉面,老爷应该是在暗示将它们结合起来——用便宜的猪骨和鸡骨、鸡爪、鸡头等熬制汤底,制作鲜香浓郁的豚骨拉面。

  岑佩佩顺着思路思考良久,忽然心生疑问,“老爷为什么要暗示,而不是明着告诉我?”

  又是许久寻思,她脑子里冒出一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她悟了,市场调查必须亲自去做,近距离去观察潜在消费者的饮食习惯,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发适合的口感,老爷是想让我亲自去一趟东洋。

  想至此,她看向梁博涛,说道:“梁厂长,骨头汤里有什么成分?”

  梁博涛抬起头,扶了扶眼镜,说道:“氨基酸,主要是谷氨酸,还有胶原蛋白和微量元素。”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

  “对。”

  “谷氨酸和谷氨酸钠有什么区别?”

  “谷氨酸钠又可以称为谷氨酸盐……”梁博涛想到岑佩佩的化学认知不高,改用通俗易懂的说法,“谷氨酸钠就是谷氨酸里的盐,厨师做菜用高汤提鲜,其实就是利用高汤里的这种盐。”

  岑佩佩眼睛一亮,“用味精能不能调出高汤?”

  梁博涛认真想了想,说道:“技术上能够实现,但成本会很高,而且口感也不可能调配到一模一样,浓缩高汤加防腐剂保存会更加实惠。”

  “能不能提取成颗粒?”

  “可以,但提取的颗粒再用水泡发,口感会差很多,而且成本也不会低,没有这样做的必要。”

  “哦。”

  岑佩佩陷入沉默,思绪又回到市场调查。

  梁博涛再次扶了扶下垂的眼镜,低头继续在显微镜下做观察。他要好好工作,对得起岑老板邀请他加盟时的诚意以及给的高薪。

  冼耀文这边,他已经站在正主林忠邦的身边,向对方阐述双方的合作方案。

  片源和发行,都是林忠邦的戏院和东南亚影片公司所需的,且有来有往,双方互为依仗,洽谈相当顺利,没有丝毫波澜。林忠邦后续会派人去香港拜访友谊影业,接着双方就可以讨论合作细节,签订合作协议。

  事情落听,冼耀文没在马场多待,兵分两路,龙学美去报社联系买岛事宜,他自己回店屋,陪伴蔡金满之余,捎带手构思好星展公司的组织架构和招聘安排。

  待时间差不多,他带着蔡金满去东海岸那边赴李成智的约。

  地点是李成智定的,就他所说,那边有个姓徐的小姑娘开了一个海鲜摊,自创的一道辣椒螃蟹非常之美味,值得一尝。

  请收藏本站:https://www.gzitl.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gzitl.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