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东窗事发_金钱玩家
笔趣阁 > 金钱玩家 > 第293章 东窗事发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93章 东窗事发

  陈鹏飞介绍一款劳力士的麦穗饰钻石镶嵌表链式腕表时,苏丽珍细细咨询手表和钻石甄别真假的方法,陈鹏飞耐心回答,讲得非常透彻。

  当下劳力士在香港只有连卡佛一家独家代理,艺林的劳力士是他凭借关系拿过来代售,纯粹为了撑场面,利润忽略不计,不说当下造假技术还没发展起来,也没有太多的从业人员,就是假货泛滥,他也不会在艺林卖假货。

  但凡有一只假货从艺林流出去,艺林的牌子就算是砸了,他不会这么短视。不管眼前的冼太太是出于什么考虑问甄别真假的方法,他只需用心服务即可。

  还别说,女人在面对亮晶晶的物件之时,智商往往是爆棚,苏丽珍一点即透,买家级的甄别方法很快就掌握。

  稍有收获,她没有继续纠缠陈鹏飞,让出空间给对方服务她人,她的注意力从钻石表转移到其他几款金表和不锈钢表上。

  她曾经听冼耀文讲过关于奢侈品消费的话题,第一种情况是看见物品单纯的喜欢,只需问一下自己,这份喜欢会保持多久,得出一个时间,然后去对照一下物品的价格,后者除以前者,得出每天在物品上的花费,觉得自己能接受就买。

  第二种情况是喜欢又有收藏保值的想法,首先,绕着钻石走,其次,再绕开花里胡哨以设计为卖点的物件,任何设计都会过时,哪怕有反潮流的那天,也带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根本没有保值性可言,想追求保值,就买材料成本占售价比例较大的物件,首选黄金。

  苏丽珍想起自家先生曾经说起首饰时的言语,她心中暗暗好笑,原话是:“黄金、翡翠可以放着,其他首饰戴腻了,别放在家里占地方,放着只会贬值,拿出去捐了,听个买价的响——冼苏丽珍女士捐赠价值10万元的钻石项链一条。

  西方流行慈善义卖,香港早晚也会流行起来,捐出去义卖,最好是趁着卖家也参加的时候捐,卖不上价丢人未必是你。”

  想到这里,她下意识摸了摸脖子上的黑珍珠项链,自家先生上次出差带回来的,但她收获的惊喜却是不多,皆因礼物并非唯一,而是满箱子随便选,挑剩下的用来送礼。

  一声叹息,苏丽珍对缺少惊喜稍有失落,一晃的工夫,情绪恢复,挑拣起要买下的手表。

  不一会儿,她挑出三只表,一只14K玫瑰金方形表盘女腕表,一只委内瑞拉“SerpicoYLaino”联名款女王表,还有一只精密17黄金女腕表,都是只能看时间的简单功能款式,贵重之处唯有材质。

  边上的张张太看见苏丽珍手心里放着三只表在比对,吃惊道:“丽珍,你要买下三块?”

  “金表保值,哪天戴腻了可以拿来卖,亏不了多少。”苏丽珍将表放在桌上,抬手扇了扇鼻前的烟雾,“你不买一块?”

  张张太朝姜太和邓太看了一眼,见两人在专心看表,遂吐出一口烟,蹙眉低声说道:“我跟伱不能比,再过些日子,我可能就不是张太太了。”

  苏丽珍一听这话,脑子转了转,大致猜到张张太可能东窗事发,心知后面的话不适合在现在的场合听见,就将桌上的表拿了起来,对陈鹏飞说道:“陈经理,我身上的钱不够,能不能送货上门?”

  “可以,可以,当然可以。”

  陈鹏飞乐不可支地点头,他巴不得能送货上门,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有了第二次,往后有新货到,可以“第一时间”送上门去给贵太挑选,碍于面子,贵太不说次次买,三五次总会买一次。

  苏丽珍一口气买了三只表,姜太和邓太两人也叽喳了几句,随后都选了自己心仪的腕表,四人带着战利品去了近处的骨场松骨。

  此时的骨场多以招待男性顾客为主,一般的服务之外还会整点花活,但也不乏只招待女性顾客的骨场,差不多就是SPA的原始形态,低档的服务项目不多,收费也不贵,也会整花活,高档的服务项目多,收费高昂,没什么花活。

  毕竟背后的老板能捋清楚他到底是在赚谁的钱,哪个贵太后面不站着一个买单的先生,敢整花活,不说生意做不下去,自己可能随时被砍死在街头。

  骨场最大的包间是三人间,四个人三一分配不合适,只能是两两分配,如此,每个人都有人说话。

  苏丽珍和张张太在一个包间,跟女侍应交代一声,让技师晚点过来,两人继续之前不方便说的话题。

  “张先生知道了?”

  张张太一脸郁闷,缓缓吐出一口烟,“被家里的佣人看见了,他也快知道了吧。”

  “这么不小心?你打算怎么办?”

  苏丽珍嘴上关心,内心也有一丝关切,但更多是幸灾乐祸。她从来没有背着自家先生在外面找个相好的想法,却也偶尔会幻想,犹如乞丐会幻想自己是亿万富翁,男人幻想自己后宫佳丽三千,女人也会幻想自己是女王,面首无数。

  张张太摇摇头,“我不知道。”

  “该打算了。”

  “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另一边,岑佩佩正在忙于务实之事。

  自从上次和冼耀文聊起想生产方便面之后,她就动了起来。先是让冼耀武注册了一家新公司,名称取自粤语“食嘢”,又结合《孟子·告子上》里告子曰的“食色性也”,定为食也,兼顾了直白粗俗和意境优雅,可传播性很强。

  同时,她买下了山今楼所在的唐楼,将二楼改造成实验室,去寮屋区转了转,聘请了九个面点师,籍贯分别是山西、陕西、兰州、四川、河南、浙江、广东、福建、北平,基本上将所有国内的面、粉做法给包圆。

  不仅如此,她还请了一个荷兰国家农业大学食品化学专业的硕士毕业生梁博涛,合计十个专业人员,以及两个打杂人员,十二个人组成实验室的班底,进入了方便面的第二阶段研究,进行口感上的调配。

  方便面看似新奇,其实将技术进行分解,几乎没什么新玩意,面粉混合、喂料、压片、切条、蒸煮、烘干、油炸、包装等,都可以从其他食品加工机械上找到原型,找一家机械公司,不难定制开发出机器。

  再说加工以及保存工艺,无非不过是蒸煮、油炸、脱水、真空、防腐剂,一个厨子但凡会做一道简单的鲫鱼豆腐汤,再会腌几个小菜,煮了再炸,炸了再泡,以及料包的长久保存,都能轻松找到解决方案。

  事实上,岑佩佩第一天提出工艺要求,九个面点师当天下午就有了解决方案,之后的时间都花在方案成熟化和口感调配上,比如面蒸煮多久比较合适,用什么油炸,炸多久,油可以用几茬等等。

  有些挂,当开则开,比如油的选择,冼耀文提过一嘴棕榈油,尽管棕榈油还未时兴,全球的种植面积并不广,但西方医学界已经注意到了黄油的饱和脂肪以及反式脂肪对人体的危害,人造黄油将迎来曙光,进而种植成本低廉的油棕也会迎来好时代。

  山今楼,唐楼二楼。

  岑佩佩和梁博涛坐在桌前,各自面前都摆着几个小碗,每个碗里都有两口面,一口细嚼慢咽,一口胡吃海塞,就为了模拟顾客吃面时的状态。

  想把面做好吃的手段多种多样,想把面做得既好吃,成本又低,难度不是一星半点,实验室不断做减法,将好吃的配料中成本昂贵的食材一一剔除,肉类从较好部位慢慢过渡到最差的部位,下水、肠油、脖颈肉之类的。

  岑佩佩只需要吃,捎带手填写表格,梁博涛累一点,不仅要试吃和填表格,还时而取样放到显微镜下观察。

  做食品嘛,卫生和健康都必须重视,至少得保证顾客连续吃一年半载不会倒下,至于慢性毒素和慢性损害积累,这就没办法了,没有任何一种食品不会造成身体的慢性损害,只是相对的问题。

  在成本的压制之下,只能寻找一种损害相对较轻的方案,不说良心,起码要把自己的责任择出来。

  ……

  早上还有一章!

  请收藏本站:https://www.gzitl.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gzitl.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